下午的老人科門診, 總是非常擁擠, 整個門診大堂, 都坐滿老友記。人口老化, 長者的醫療需求當然日益增加。忙碌, 已變得習以為常。
一位88歲的叔叔慢慢推門進來, 陪伴他的是兒子和女兒。根據紀錄, 他有 COAD 長期阻塞性肺病, 一直在這裏覆診。
「叔叔, 你最近有無喘呀? 」我開始話題。
「有呀, 郁吓就喘呀。」女兒搶先回答。
「咁有無咳呀痰呀咁? 」我再問。
「都有啲。」叔叔答道。
「係呀, 佢呢排狀態唔好, 可唔可以整張輪椅俾佢? 」女兒首先有這要求。
我望着明明自己走進來的叔叔, 再望望牌板。。。原來他們上次覆診時已要求醫生批一部電動輪椅給他, 同事轉介了物理治療師作評估, 預約期是十二月。
話說, 若病人因身體問題需要使用輪椅, 而他又有領取綜援的話, 便可向社署報銷。而評定病友是否需要輪椅, 是交由物理治療師負責的。故此上次覆診同事便轉介叔叔到物理治療師。
「批輪椅係物理治療師負責㗎, 不過佢行到喎, 未必批到輪椅㗎喎都。。。」我嘗試解釋。。。「睇番條氣先, 夜晚有無喘呀。。。」
說了一會兒, 女兒又再開腔。。。
「醫生, 你幫我寫封信話佢要坐輪椅呀, 房署話要你封信先幫我調間大啲嘅屋呀。」女兒再次要求。。。
「佢頭先明明自己行入嚟, 我唔可以夾硬寫佢要坐輪椅㗎喎。你問清楚房署要啲乜嘢先不如。」我又嘗試解釋。
「佢咪叫你寫封信話佢坐輪椅, 跟住先幫我地調遷囉。」
「咁佢真係唔係坐輪椅喎, 叔叔行入嚟㗎喎。我唔可以求其寫㗎。」
根據房署規定, 只有需要在家洗腎、患有過度活躍症、四肢癱瘓或非短暫性室內倚靠輪椅活動的病友, 才能因醫療原因申請較大單位。
「都唔知你地點攪㗎, 係佢話要你寫封信就得㗎, 佢明明氣喘身體弱有時要坐輪椅嘛, 有乜理由你唔幫佢寫喎。。。」
「我都話我唔可以亂寫佢坐輪椅囉, 你問清楚房署先啦不如。。。」
你一言我一語, 就消耗了十五分鐘, 老人科門診又怎會不忙碌?
這些事情在政府醫院門診不時發生, 屢見不鮮。不知是否房署同事為了打發查詢者, 雖然明知他們不合資格, 卻叫他們請醫生幫助; 病友和家屬帶着期望到來, 知道現實不似如期時, 少不免把抱怨發洩在我們身上。。。
說到底, 醫生的評估還不是要客觀、專業、準確?
這些事情, 怎樣才可以避免再發生?